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色教育>>24悦读>>文章内容
邂逅一缕书香,点缀壮志芳华——“雅悦阅读节”系列活动“雅鉴·徜徉在文字世界”(一)
发布时间:2020-03-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一部经典名著的出世,倾注了作者阅历无数春秋后的心之所述、情之所触。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雅悦阅读节”系列活动之“笔尖深情”活动与大家邂逅啦!让我们带上新知的无限渴望,走进这些垂名青史的著作,品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点点萤火,悠悠书香,氤氲心房。看,同学们的生花妙笔之下写出多少优美文章。携历史的厚重,带现实的梦想,字里行间充溢着对阅读独特的感悟,在书海中寻觅的宝藏。

1.jpg

《文化苦旅》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余秋雨著

文化如繁星点点,中华亦闪耀其中。七(2)班的陈乐凌同学撰写的《文化苦旅——都江堰》读后感文笔秀丽,修辞优美,写历史尘封之感,带领我们探访了存在千年的文化结晶——都江堰。

《文化苦旅——都江堰》读后感

七(2)陈乐凌

文化如繁星散落在莽莽苍苍的中华大地上,走进拾起,不经意回眸间,却是一座座经过历史沉淀打磨的文化高峰。

文化因中华厚重绵长的历史而在岁月中静静沉寂,不似浮萍那般漂泊不定,如白发鹤颜的老者在历经岁月沧桑后的闲适,宁静。人们通过脚印丈量中华大地,用手中紧握的毛笔一笔一画地书写出暗藏于古物历史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不必说戍兵矗立、狼烟漫漫的阳关,也不必说烟雨朦胧、吴侬软语的苏州,单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的都江堰就将经过数千年中华历史熏染的人文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未曾亲临都江堰,但透过余秋雨先生隽永的文字遇见了静如碎玉迸溅、动若虎啸龙吟的都江堰。这极致的体现了人对自然力的驯服。这全归功于那手握长锸的蜀郡郡守李冰。他从未料到他精心浇灌的沃土会成为马革裹尸的战场,他从未想过他手中的长锸会多次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抗争。他只知道要想这个民族不灭绝,文化不断流,就要有清泉和米粮。他开始绘制可与今天裁军数据,登月线路相媲美的精密水系图谱,开始在早涝频发的岷江旁挥汗如雨、披星戴月,烈日下吆喝声、劝慰声、建材搬动的声音,声声入耳。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李冰的出现,让旱涝频发的巴蜀之地拥有了水汽淋漓的历史文化。人因地传,地因人传。因李冰才有了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也因都江堰的盛名使李冰这个名字被更多人熟知了解,他们都在历史的洪流的冲刷下保留了一席之地。

余秋雨先生在莫高窟中写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1000年标本而是看活了1000年的生命,都江堰又何尝不是呢?不应只是掬一捧奔腾不羁的江水,更应珍惜那滚滚江水背后人民的劳作和历史的浸润。文化的高峰永远伫立在华夏大地上,却不曾想里面所蕴藏的是多少人民的智慧,多少文化的精粹,影响着在地大物博的广袤大地上世代繁衍的中华民族。都江堰是中华文化中一只纤细的文化支流,她用其庞大宏伟的涓涓水流灌溉着华夏民族,滋养着中华文明,用其历久弥新的治水理念团结凝聚着中华儿女。

历经沧桑岁月却仍然保持原有文化色彩的古物背后,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保护和支持。由创造之苦连结而成的旅途,便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伟大历程。文化在乱世温暖人心,在歌舞升平年间脉脉倾诉着历史的波涛。

且忆且思,且喜且泣,且听且诉,古人的智慧,今人的福泽。

             

2.jpg

《人类简史》  中信出版集团.  尤瓦尔·赫拉利著

长河滚滚,不为了任何文明而驻足。可为何上帝却使人类这一弱小的种族繁衍到如今的强盛?究其根源,是贪婪与好奇,希望与信念?且听七(5)班叶子逸同学读完《人类简史》后,在其撰写的书评里来一一分解。

从动物到上帝,属于我们的人类简史

七(5)叶子逸

在历史上,有三大重要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这本《人类简史》,就是在讲述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历程。可以说,这是一个青年怪才所写就的一本“奇书”。

人类,在十万年前生活在非洲,一个弱小、无助甚至可笑的生物。可是现在,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不要着急,请听我慢慢道来。原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人群。可是手足情深的我们,为何孤独地留守大地,而其他种族却撒手人间。其实,那是我们——“智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我们的内心,有一股邪念,它在身体中慢慢升起,迫使人类拥有了两种情绪——贪婪和好奇。我们用短短几十万年的时间卷席了整个地球,遍布了我们的踪迹。我们聪明的脑子创造出各种工具,让我们在各地生存。凭借着好奇心登上了各地岛屿后,却又跟着贪婪到处肆虐,滥杀人种,随意捕杀动物。不到短短200年,地球上的大批大型动物因此灭绝,随之而亡的,是数不清的同胞——其他人种。他们厌恶透了无情的压迫,暴君的摧残,生无可恋地选择了悲悯不堪的死亡。可是,你以为这样就能迫使智人放弃了吗?不然,作者在书中写道,连死去的骨骸都被拿来研究,沦丧为非法道德的实验品。

这种结局,真是人类想要的吗?当然不是。可为什么明知不是却依旧这样做呢?归根到底,在于贪婪、好奇,乃至道德的沦丧!

不仅远古人类惨遭灭绝,连现在,许许多多的人民都在饱受压迫。苦难,那是残暴的统治;存活,那是苟且的偷生……可是,我们不会反击吗?会的。几千年来,多少爱国者付出热血和青春,将无所畏惧的态度,投入到无限的爱国热血之中。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说:“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去用残损的手掌抚平彼此的创痕,固执地迎向幸福。因为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人生困苦多多,我们要变外求为内求,不存在无阴影的太阳,所以去勇敢地面对属于人类的黑夜吧!众志成城为国者,必为男子汉大丈夫乎!我们的生存智慧是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并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这也是我们为何能走到今天的原因:化痛苦为力量!

希望与绝望交织,让人难免有些心疼。我们似乎,可以做最后徒劳的挣扎。但是,历史的脚步从不仁慈地停下,文化也在不断前进……一种文明的泯灭,恰是另一个文明的浴火重生。每一个文化,在吸取旧代文化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才能发展出更辉煌的荣耀。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为中国感到自豪。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的改朝换代,文明却仍熠熠生辉,延续至今。这就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苦难的最好证明!

现在,疫情肆虐,可恶的魔爪伸向了祖国的万里江河,可是我们无所畏惧,因为,这里有我爱的和爱我的所有人。同学嗬,你要记住,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冬季的黑夜尽管漫长,但依然遮挡不住黎明的曙光。在光亮面前,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与最后的爱。

从动物到上帝,这本记载了人类历史的简史,描绘了人类的强大力量。为什么,历经岁月更迭,物竞天择,最终是我们为王呢?不妨看看这本书,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阅读经典,方会行走时空,续写文明;重温名篇,得以了解生命,豁达一生。让我们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中与书籍相伴相依,且歌且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未来不会悔于今昔!

(文/高嘉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