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日子后面,也会有一种沉静思考的力量在起作用。2011年,一个收获感动的年份,让我们用文字记下优秀共产党员梁老师2011行走足迹中那些美好而温暖的记忆吧!
感动之一:大家引领一路追求着;师友提携并肩寻觅着。
生命因语文而精彩,党性因语文而飞扬。这一年他抓住一切机会近距离与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名师接触,感受他们身上洋溢的语文活力与意蕴。
4月,镇江。2011年全国中学语文名师大讲堂,他追寻黄厚江老师的朴素原点,唐江澎老师的激情澎湃,孙绍振先生的文本解读,意犹未尽。
5月,苏州。江苏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名师论坛暨优质课展示活动,陆志平、沈坚等专家的讲座、课堂、沙龙,各领风骚,让草根语文尽显活力,梁老师流连忘返。
7月,南京。再遇窦桂梅,一场讲座,一束鲜花,更有一次源自内心的震撼。更加坚信一句话:当我们艳羡别人风光无限的时候,应该想到背后的艰辛与泪水。他更成熟了。
11月,合肥。“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主题研讨会”,南京特级教师曹勇军先生的语文课,大气,深刻,让梁老师叹服。
12月,镇江。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论坛(镇江外国语学校),梁老师执教研究课《囚绿记》,把自己对于语文教育的独特理解,以自己的课堂实践做了最好的诠释,深得专家学者一致好评。这节课如一股清新之风吹过语文的原野,花开遍地。
4月和8月,他和丁卫军、刘恩樵、王益民、柳咏梅五位被语文界称之为“金砖五国”的气息相通,心有灵犀的同仁多次相会,煮酒论语文,笑谈都本真。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他一次次赴会,一次次追寻,只为一次次警醒自己,只为一次次荡涤自己。名师们在语文道路上的实践和思考,给他温暖、让他纯净。梁老师矢志不渝地追寻着语文教学的理想伊人,不离不弃。
感动之二:坚持自我勇敢实践,一路追寻一路歌。
治学精益求精。
7月,因常州市教育局领导王建强先生力荐,他应邀为宿迁市钟吾初中(江苏省宿迁中学初中部)做教师专业成长报告,期间他认真准备,实话实说,力求完美,与会老师反响很大。
8-9月,为一篇文章的修改意见先后六次与《中学语文教学》主编张蕾女士通话,他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10月,他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刊)编辑部梁明书主编和张正编辑邀请,在该期封面上崭露头角,充分展示了常州语文教学排头兵的独特风采。
教学保持本真。
追求教育的本真,他喜欢带领学生在语文原野里享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一年,他不断致力于在语文教学上的改革,推荐学生阅读课标规定篇目外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一年,他和学生虽然一起在初三应试漩涡中跌宕起伏,题海战役中跋山涉水,却因了语文而使得初三的灰色天空时常掠过明净和湛蓝。他的学生继续用文字书写性灵,放飞情思,驱逐阴霾。9月,学生林元棋的作文发表在《初中生世界》上。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不减,对梁老师更是崇拜不已。
充电一刻不停。
这一年他重读于漪老师的系列著作,洪宗礼的传记,黄厚江老师的新作《回到原点》,孙绍振、余映潮、陈日亮的语文教育专著以及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篇》。漫步大师们构筑的思想丛林,他既感到自己渺小如沙,又悟得自我存在的意义。
徜徉于丁卫军的《二十位语文名师经典课例实证研究》,让他“足不出户”却能与名师对话;沉浸在刘恩樵的《一个人的教育史》,让他体会到历史变迁中个人成长的春华秋实;埋头于王益民浸润着勤勉执着与智慧的《论语说文评教》,让他笃定了这样一个道理:语文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成果杰出斐然。
这一年,他成功出版自己的教学专著《追寻教育的本真》,把自己自2003年以来的一些关于教育的宏观理念和微观思考,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剖析与展示,观点独特,理念新颖,功底扎实,全面展示了一个有自我的优秀共产党员语文教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成果。。
这一年,他作为主持人之一成功申报了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探索能力”监测研究》,获江苏省教研室重点列项。
这一年,他还上了五次公开课。分别是:
2011.9.20,我校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研讨初高中衔接上公开课《画山绣水》;
2011.11.2,为南京来我校参观老师上课《论美》;
2011.11.20,应教研室主任朱志平主持的国家级课题组之约上研究课《成功》;
2011.11.22,我校为长三角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活动兼面向全市开放的《散文家谈散文》;
2011.12.10,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论坛(镇江外国语学校)公开课《囚绿记》。
这一年,他还发表了大量文章:
老师,我也想批改(语文建设2011.1)
讲了也不会,何必再讲?(人民教育2011.7)
代课老师为什么受欢迎(语文建设2011.5)
育人与育己( 师道2011.5《教师博览》转载于2011.9)
朗读不能与品析分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6)
“分组学习”不是“分开学习”(人民教育2011.15-16)
朗读指导要贴切(中学语文教学2011.9)
李镇西是如何上作文讲评课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10)
这样美好的记忆,还有很多;这样温暖的感动每天都有。党员的模范作用,他具备了;党员的实干精神,他实践了;党员的创新精神,他磨砺着。梁增红老师,追求教育的本真,行走在每一天,实践在每一天,追寻在每一天,保持自我,与时俱进。这就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真我风采!
(袁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