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色教育>>24悦读>>文章内容
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童年
发布时间:2018-12-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推荐《爱弥儿》


     卢梭,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卢梭赞美儿童,歌颂天性,希望人们保持自然的纯真、善良和美好,从而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境界。同时,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这些观点在《爱弥儿》这本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书中虚构了一个叫爱弥儿的男孩,通过他的成长历程,来展示卢梭推崇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其中有关自然教育的理论令我颇有感触,使我明白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教学生寻求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是要培养一个自由的自然人,因为教育就是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
     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天性,遵循自然的法则。卢梭提出这种教育理念的前提假设是人性本善。这与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不谋而合,仁义礼智非由外烁,乃人固有,所以重在内发。对此,卢梭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的问题,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所以为了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我们不应该施加过多的人为干扰,而是要让儿童回到自然中成长,让自然发挥其应有的净化作用。
     在与自然为伴的过程中,消极教育是自然教育的主要方法。卢梭主张儿童应在生活经验中接受教育,要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让自然说话,这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正是运用了消极教育的方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说谎时,我们不需要对他加以惩罚,而是选择不再信任他所说的话,即使他说的可能是实情。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食其果,感到不方便或痛苦之后,他就会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有些时候,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而更能发人深省,助人成长。
     儿童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应该做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去施教。自然所希望于儿童的,是儿童成为儿童,而不是儿童成为大人。在自然的次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与价值,大人没有权利去剥夺儿童享受快乐童年的自由。然而,现在许多家长和教师却以儿童能背多少首古诗、会说多少英语、能够计算几位数的加减法为衡量学生教育水平的标准。儿童上学后,早起晚睡、作业成堆,以至于有学生不堪压力,做出伤害自己生命的事情。事实证明,这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无益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的结果,如此惨痛的代价,我们承受不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全部。”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变成了束缚学生的枷锁。在自然教育理念的启示下,我们不禁反思当下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多“少年老成”和“成人拒绝成年”的现象其实就和中国教育漠视和扼杀童年有关。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童年,赋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去释放自己的天性。相信阅读《爱弥儿》这本书会给老师们带来莫大的感触和启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